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英冠控股二十年始終堅持“開拓創新、誠信務實”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英冠控股二十年始終堅持“開拓創新、誠信務實”
瀏覽次數:1689 2021-04-28
(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2021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開局之年。因此,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分析研究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發展態勢與我國正在形成的“雙循環”發展格局,深入探索“互聯網+”產業融合的走向,對于落實“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以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從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來看。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需要尋找各個產業中相關融合要素的互補匹配,從而使原產業及其在邊界處融合出新產業。一是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必然性。傳統產業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還將是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源泉。但是,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傳統產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改造是傳統產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和新方式。我們在研究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時,應首先對傳統產業對高新技術需求因素給予全面分析,力求利用有利因素完成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再從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來看,傳統產業產品附加值低、產能過剩、產品積壓,高端產品的供給又嚴重不足。所以,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不斷創新,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也是高新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與競爭力的一種歷史必然。二是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實施產業融合的現實性。一方面通過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產品更換周期加快;另一方面通過增大研發費用比例,提高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產品科技含量;三是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對策性。建立大數據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模式,形成一種新的產業生態模式;營造技術創新與傳統產業融合方式,傳統產業并不意味著就是夕陽產業與落后產業,只有夕陽的技術,而沒有夕陽的產業;構建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戰略合作聯盟,加快技術創新,將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就需要構建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戰略合作聯盟;培養技術人才與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傳統產業發展的瓶頸是缺乏技術創新,而高新技術的核心就是技術創新。所以,培養掌握高新技術專業人才是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措施。
第二,從互聯網時代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來看。我國政府已經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一是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的必要性。當前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不僅改變傳統行業,也改變信息產業本身,使“互聯網+”出現經濟新業態。因此,一方面需要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思維,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的“互聯網+”不是要顛覆,而是要用“互聯網思維”分析跨界和融合,思考互聯網時代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問題;另一方面認識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互動代替,互聯網時代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是以一種良性互動代替進行著的。,通過創造全新的“互聯網模式”,繼而向傳統產業滲透,最終引起生產力變革。同時,要把握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發展趨勢,當前移動互聯網是時代趨勢,未來物聯網是產業趨勢,這是勢不可擋的。
第三,從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的前景來看。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網絡以及智能終端的發展,互聯網與更多行業的區域合作和跨界產業融合前景廣闊。一是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產生新的產業形態。隨著“互聯網+”潮流的發展,促使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因此,在互聯網新時代,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正在產生新的產業形態。二是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正在向更深方向融合。當前互聯網企業不斷介入到傳統產業,而傳統產業則紛紛擁抱互聯網企業。因此,在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深度上已經出現好的勢頭。三是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是迎合更好的市場。從傳統產業發展來看,融合是為了更好的迎合市場,實現新經濟形勢下從傳統產業到新型產業的轉型。四是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當前全球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正在被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和新模式推動變革。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合作與跨界產業融合,將有力的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崛起,將不斷的為區域合作、產業融合、跨界整合等創新模式,推動重構產業鏈與實現智能提升。
(作者:俞則忠,高級經濟師,浙江英冠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俞佳露,碩士研究生,浙江英冠控股集團公司總裁助理、財務計劃中心總經理)